白云小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理论在线 > 中心组学习

中 心 组 学 习 参 考2017年第9期(总第13期)浙江考察归来话发展

发布日期:2017-09-06 来源: 字体大小:

  

 

1. 浙江诸暨袜艺小镇转型升级之路…………………………………1

2. 浙江杭州云栖小镇走出创新发展模式……………………………6

3. 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的产城发展启示……………………………13

4. 杭州滨江区海创基地成人才聚集地………………………………19

5. 浙江诸暨城乡“变脸”记 ……………………………………… 26

6. 杭州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蓬勃发展……………………………33

7. 探访浙江五水共治经验……………………………………………40

8. 取先进地区真经 谱白云发展新篇……………………………… 46

 

 

 


编者按: 当前,我区正积极推进“产业要升级、环境要改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1358”发展战略和“强二优三”发展路径,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在如此重要的发展时期,如何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环境优化改善,推动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出白云看世界,到先进地区“取经”,正是加速发展的一个好办法。

7月,我区组织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区直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前往浙江省诸暨市、绍兴市上虞区,学习考察两地构建美丽城市建设、拆违控违及“五水共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白云时事》编辑部也派出采访组赴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深入考察采访两地在特色小镇建设、创新发展、治水、城市建设及社会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浙江发展先进经验的学习考察,探讨剖析白云发展的差距、瓶颈,对标先进、补齐短板,提出发展新思路、新举措。为了更好地展现学习考察成果,《白云时事》推出系列报道“浙江考察归来话发展”,得到读者持续关注。为便于学习,现将系列报道汇编成册 

 

 

 

 

 

 

 


浙江诸暨袜艺小镇转型升级之路

一双袜子,引发一个传统产业蝶变

浙江诸暨大唐镇,古代西施故乡,因取代美国“国际袜都”称号,而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在这里,每年生产的袜子总量,占全国的70%以上,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故有“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的说法。

那么,小镇是如何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来推动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对曾风靡全国的白云皮具、白云化妆品来说,能否由此“借得”一丝江南春风,因势而起,顺势而兴,实现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

带着问题,记者来到大唐袜艺小镇,探寻传统袜业的蓬勃之道。

破立新生

浙江省诸暨市以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17个乡镇的区域,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年产袜子总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被称为“国际袜都”。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诸暨大唐袜艺小镇的特色是什么?传统袜业是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记者一一进行了走访探索。

以治理促转型袜艺小镇应运而生在袜业界,一直有着“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的说法。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大唐袜业,几十年的发展都以家庭手工作坊和集市零散贸易为主,是诸暨市涉及面最广、从业人员最多、产业链最完善的产业之一,其生产的袜子总量占全国的70% 以上,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

在这一点上,我区化妆品、皮具等产业所占市场份额与其不相上下。以化妆品为例,目前我区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1300多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与庞大的市场体量相对应的,是完备的产业链,整个白云与化妆品产业配套的设计、研发、包装、物流、培训等行业企业一应俱全。

然而,无论是大唐的传统袜业,还是白云的化妆品、皮具发展,多年来“低小散”的产业格局都使得传统产业难以壮大,呈现出产能过剩、无序竞争、效益下滑、安全隐患多、集镇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等连锁反应。2014年11月,大唐镇发生的一起治安刑事案件,让当局者强烈意识到:大唐袜业产业集群亟待转型升级,而接下来掀起的一场转型升级之战,更是将传统袜业推向市场的风口。

为了打破原有充满困境的格局,从2014年底开始,大唐镇“以治理促转型”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无证经营、个体税收、房屋使用混乱等方面进行了治理、改造。截至目前,诸暨市累计关停小微企业5000余家,停租出租房4000余家,全市1964只燃煤锅炉更是在短短3个月内全部关停。

如今,“重构袜业、重塑大唐”已经快成为大唐人的口头禅了。在去除低端产能之余,大唐镇还考虑到了高端产能的填补。于是,由政府主导引进创新元素,让市场进行协调配置,“袜艺小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成为了大唐袜业转型升级的一处“新高地”。

据悉,袜艺小镇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当地政府计划3年完成投资55亿元,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图腾的特色小镇,实现传统袜业的华丽转身。

    历经转型阵痛迎来产业升级春天“袜业智库,这里是袜艺小镇的心脏。”随着车辆的驶近,记者看到眼前的一栋新高楼外立面上,赫然写着“袜业智库”几个大字。走进展示中心,各种功能及造型的袜子错落有致,桌上还有“杯子蛋糕”“玫瑰花束”,仔细看才发现,这都是彩色袜子做成的。

“没想到袜子还可以摆得这么有艺术感。”同行的记者忍不住感叹。其实,让记者感叹的并不仅仅是袜子摆放的方式。记者上前翻看,一张小小的摆台上就有着好几种不同用料的袜子,每一双袜子上的图案都不一样,相对应,也会有不同类型的袜子说明。

一双驼绒袜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解说员告诉记者,这双袜子的市价是1500元。“比较珍贵的用料,加上前沿的制造技术和设计,穿着感受舒适,所以也有一定受众群体。”见记者好奇,解说员又指着一双“昂贵”丝袜介绍道,“这种丝袜怎么剪都不会变型、掉丝,完全可以满足穿戴者的‘二次创造’的欲望。”据其介绍,生产这些“千奇百怪”袜子的高新企业,在袜艺小镇有不少,倒是按照传统观念出产袜子的企业反而越来越少了。

一双袜子,隐隐折射出袜艺小镇乃至整个大唐袜业的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变化。

“之所以说袜业智库是袜艺小镇的心脏,是因为这里引进了纺织袜业研究院、淘宝大学、天津股权交易所诸暨服务中心、高伦新材料研发机构、袜业指数发布中心等项目,还有25所高校的研究生定期入驻进行创作研究,是人才的创意区和信息的聚合地。”据工作人员介绍,袜业智库属于大唐袜艺小镇时尚市集板块,此外,西部有众创空间,东北部有智造硅谷,形成研发、制造、销售、物流、文化传播全产业链小镇。

其中,“时尚市集”是小镇的智慧中枢和文化艺术旅游区,位居其中的袜业智库,拥有WA空间艺术中心、智能站、博物馆等机构,正在打造云端人才库。“众创空间”是小镇的电商群落生态区,主要有电商园、大学生创业园、中国针织原料市场、物流园区等项目,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完成各类投资42.68亿元。“智造硅谷”是小镇的智能制造集聚区,作为其三大工业园区之一的海讯两创园,将打造全球最先进的袜业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转危为机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双袜子不过几元钱,而在大唐袜艺小镇,各种智能化的袜子正在逐步颠覆人们对传统袜子的概念,价格达1000多元一双的袜子不在少数。不得不承认,如今在袜艺小镇,创新与创意已让袜子智能化成为了时尚趋势。

创新驱动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与大多数家庭式作坊一样,浙江和茂盛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仁勇以前也都是客户拿来订单,他负责生产,每双袜子的利润只有两三毛钱。“客户给我们袜子的样品,给我一个价格,如果我觉得利润低,对方就去找别的厂家了。我们每年生产的袜子虽然很多,但是因为没有品牌、专利,就没有报价权。”

后来,经过市场调研,陈仁勇敏锐地发现,国内时尚功能性运动袜市场还存在很大空白。于是,这个资深篮球运动爱好者率先开发出了国内具备运动性能的专业袜子,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前年开始,他所在公司投入科研力量进行研发,目前已申请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并推出50款功能性运动袜,在市场很畅销,带动了大唐袜业运动产品的迅速成长。

与陈仁勇同在袜艺小镇创业的卡拉美拉袜业公司,在袜业转型升级中进入小镇,创办了童袜王国,专业设计生产各种款式的童袜。该公司设计的“送给孩子的第一双袜子”产品中,除了一套12双袜子,还装有父母写给孩子的第一封信,很是畅销。通过设计生产“有故事的袜子”,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达8650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1.5亿元。

诸暨市经信局分析认为,近年来,袜艺小镇内的企业通过对细分市场产品的大量创新和研发,不仅满足了市场的不同需求,而且较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有效提升了大唐袜业的美誉度。大唐袜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目前小镇的时尚袜和功能性袜品的销售已占全部销售的20%以上,其中功能性袜品中防菌抗臭的功能袜占到了46%。放眼整个传统袜业,去年全年全行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0%,这样研发新产品的速度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诸暨市还迅速搭建互联网平台,新增大唐袜业城电商园、大唐方田电商村等。其中,仅大唐方田电商村每天的电商营业额就接近300万元,今年预计可累计完成15亿元的销售额。预计年底,全市袜业电商可实现袜业成交额50亿元。

    搭建平台打造高端产业“朋友圈”回看白云,“小散乱”的发展模式是白云化妆品产业发展的掣肘所在,如何形成产业高端聚集生态圈,成为了破题之举。从大唐袜业的发展来看,一个产业高端的“朋友圈”离不开全功能整合、全产业配套、全要素服务这几个重要元素。

可以看到,袜子的产业链完整布局在2.96平方公里的小镇里,除了大唐40多年发展起来的配套基础,科技研发、科学数据分析俨然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据悉,袜艺小镇特邀领衔业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庞国芳,担纲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浙江纺织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着力破解新机器、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的瓶颈。

由浙江海润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自主研发的“织翻缝检”智能一体袜机,有62个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就有27个。而一台全自动棉袜包装机,是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诸暨市沈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一双袜子只需4.3秒就能完成包装。

据悉,上述“织翻缝检”智能一体机,可以让上机的丝线变身各种功能性袜子,且改革了原来需要缝线的工序。一体机自动化程度很高,一个工人可同时管理30台以上的设备,减少劳动用工70%以上。“现在我们全镇也在全力推动传统袜业制造类企业购买本土生产的机器,政府将予以部分资金补贴。”大唐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全镇在未来两年内,可投运各类智能袜机5000多台套。

“只需要比传统产品增加10%的创意成本,就可以收回高于40%的利润,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做呢?”卡拉美拉袜业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由一批设计师专门开发新产品,不仅能让企业持续发展,还能在市场上打响个性化的专属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整个大唐袜业的企业数及生产袜子数在逐年降低,但随着这一系列创新创意注入以及机器“换人”行动,整个传统袜业的营业额及利润不降反升。

在人才引进方面,诸暨市成立了3支人才服务小分队,选派24名人才服务专员,重点帮助人才解决住房、融资、签证办理、子女就学等问题。“当好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店小二’,人才短缺不再是问题。”诸暨市方面表示,为鼓励企业进驻园区、转型升级,袜艺小镇还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大礼包,对入园企业设立入园奖,对企业设备投入在1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

记者观察

    产业转型升级须借势而兴顺势而为在浙江诸暨,一双袜子的背后,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数据显示,目前诸暨市袜业规上企业314家(含5家袜机企业),织袜和原料企业分别为225家和84家。1-5月,全市袜业实现规上产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23%,分别比全市规上和六大主导产业平均增幅高出10.9和10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23.5%,分别比全市规上和六大产业平均利润增速高出12.1和12.5个百分点。织袜、原料和袜机三个行业同期增速分别为16.7%、12.7%和40.5%。

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旭霞认为,传统产业的发展都遵循着市场规律,可由一人或一家企业带动辐射发展起来,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金字招牌。但由于缺乏有序引导,模仿经济过后会呈现出“小散乱”等问题。大唐袜业2014年底掀起的那场整治,只是产业转型的第一步,如何建立起可承接转型企业发展壮大的平台,才是关键。

与之相比,我区的化妆品、皮具等传统产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可否认,皮具、化妆品等传统产业曾为过去白云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低小散”的格局也一直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

周旭霞建议,其实白云区完全可以将这些传统产业“包装”起来,就像此次白云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八大产业园区一样,整合现有资源,将产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资源,“装”进一个园区或一栋大楼,形成产业聚集力,对外整体展示,在集聚区内形成从设计研发、成品制作到定制销售的较完善的产业链,同时接受特别的定制服务,将产业链延长。

当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白云区化妆品产业在国内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周旭霞建议,白云区可以加强与日本、欧洲等化妆品品牌的合作,引导他们到白云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指导,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及形象,力争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当前,我区正在谋划建设化妆品产业园区,力求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化妆品流通示范基地,对标袜艺小镇的建设,在破与立中迎来产业阵痛期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不只是化妆品产业,物流、汽车销售等都是我区规模大效益低的产业,但换个角度来看,有市场需求、有市场链条,就会有整合空间,打造出一个产业高端集聚的格局完全有可能。当前,白云大可借势而兴,迎着八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东风,将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成为融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从袜艺小镇的运营管理上,记者看到的并不是政府有形之手取代市场无形之手,而是充分借力业内领军企业及社会资本等力量,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无独有偶,在吴兴美妆小镇,珀莱雅集团董事长侯军呈致力于将中国民族化妆品品牌推向世界,当地政府支持其组建了一支“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招商引资团队,而政府就全力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引进专业科研机构、建立公共研发平台等,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各司其职,全力推动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这些“浙江经验”,或许都可为白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浙江杭州云栖小镇走出创新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名企引领”成就傲人成绩

 

     狮子山下,铜鉴湖旁,景色如画,风月无边。自然的底板上,一座座小楼诗意矗立。

这里是位于杭州西湖区西南,坐落在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块内的云栖小镇。

没有摩天高楼,没有人声喧哗,在这片核心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着阿里巴巴、富士康科技、英特尔、中航工业等481家企业,其中涉云企业362家。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在这里充分协调,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

云栖小镇,是浙江省首批公布的37个省级特色小镇之一,是国内首个以云生态为主导,云计算为核心科技,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的产业小镇。产业覆盖云计算、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2016年,云栖小镇实现涉云产值超过80亿元,财政总收入3.36亿元。

探求其成长之路,我们认识到,拥有“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发展模式的云栖小镇,其能取得傲人成绩,绝非偶然。

云栖模式

云栖小镇面积不大,却是云端企业重地,拥有如此大体量的涉云产值和财政总收入,其发展前景亦被广泛看好。

    工业园华丽转身:在转型升级热潮中明晰定位“云栖小镇的前身是杭州市政府于2002年8月批复的转塘工业园。”杭州市西湖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敏介绍说,当时的定位是传统工业园区,但是到2005年,西湖区意识到,纯粹发展工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以及产业园区发展的需要,纯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必须尽快转型,“那时候西湖区决定发展科技型企业,将传统工业赋予科技的力量”。这一年,园区再次改变定位,主要发展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企业总部型产业。

2012年,浙江提出全面创新发展战略,全省上下发展信息产业的气氛已经相当浓厚,后来杭州市将其列为“一号工程”。是年,西湖区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扶持意见(试行)》,计划在转塘科技园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第一个市级云计算产业园——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推进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旭霞看来,这个《意见》中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对当时的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2013年云栖小镇的正式诞生、快速崛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西湖区整合杭州云计算产业园、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打造了国内首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云栖小镇。如今,云栖小镇已经成为浙江建设特色小镇的样板。

“今后5年,小镇将力争引进1000家以上涉云企业,实现涉云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云栖小镇管委会党委书记吕钢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龙头企业感召力:打造产业聚集,构建互联网+创业生态圈“要提升产业的集聚度,就要围绕大企业做文章。”西湖区科技局副局长王蕾茵向记者介绍,西湖区重点瞄准行业内有潜力的代表性企业,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引进它们。吕钢锋说:“我们不求数量,但引进的一定是行业内一流的企业。”    

记者获悉,云栖小镇渐渐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比如富士康、英特尔、银杏谷、数梦工厂、华通、洛可可设计、猪八戒网、中航联创等,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研发中心、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等也落户于此。

在吕钢锋看来,小镇所以能迅速成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龙头企业引领,带来大批上下游企业入驻。“我们依托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云产业平台,吸引云产业链上的企业来云栖小镇发展。同时,紧紧抓住云计算产业链式、抱团发展的产业特点,加快产业聚集,集聚云计算平台上各个应用领域的数千家企业和团队,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打造云产业生态。”

在云栖小镇,大企业的引领作用被充分发挥,阿里、富士康、英特尔、中航工业、洛可可等一流企业云集,输出核心能力,为中小微企业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基础设施”。

杭州五叶草大数空间公司正是凭借着与阿里云的合作,用强大的阿里云数据为广大创客服务,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智能语音、人脸识别、图像与视频分析等各方面的需求。

数梦工场和政采云两家企业,其核心业务使用的是阿里云数据的底层构架,企业工程师需要长时间与阿里云工程师协同工作,它们跟随阿里云一同入驻云栖小镇。

在云栖小镇展示厅,由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集团、云栖小镇、银杏谷资本等联合打造的“淘富成真”创客平台合作计划,被重点宣传,“淘富成真”旨在打造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为创业创新提供必需的全链路资源与服务。“仅有十人创业团队的杭州美若科技,在‘淘富成真’平台的帮助下,完成了2天内超100万元的销量。”展示厅解说员对记者说,该平台已累计举办57期路演,总共参加路演项目有414个,这些项目在创客平台上找到了技术、平台和资金支持。

政府角色

有专家说,城市经济的转型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转型”,需要政府的重新定位。在云栖小镇采访,这里的很多公司都会说,这里政策好、服务好。各种要素向云栖小镇集聚,政府的“有形之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坚持规划引领:“有形之手”发挥主导作用从前身主要从事低端工业产品制造的传统工业园区,到抓住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的云栖小镇,当地政府以前瞻性规划和一连串紧凑而有序的节奏,踩对了步点。

周旭霞认为,由传统工业园变身云栖小镇的过程,也是淘汰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政府主导,‘有形之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浙江的每个特色小镇,在规划时就都确定了主打产业,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这样也有效避免了小镇“空壳化”和千镇一面。

在云栖小镇,主打的云计算产业确定后,即致力于整合工业用地、传统工业厂房,腾笼换鸟,加快小镇涉云企业集聚。先期入驻的制造类科技企业或退出、或转型,“云”逐渐成为小镇最鲜明的基因。吕钢锋在接受采访时说:“云栖小镇已建成交付20万平方米楼宇,将逐步腾空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用于发展云计算、智能硬件等高端信息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小镇在鼓励企业落户、发展、创新和贡献,鼓励人才落户,鼓励配套服务等方面,出台了很多诸如房屋租金优惠、IT基础设施与后勤保障服务的补助、人才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对每年规模型和成长型企业的资金扶持等政策。这些“无不体现着政府主导的力量”。小镇还建设人才公寓,实施人才医疗保障,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用一位海归人士的话说,这些政策设计得无微不至,“连一块车牌都考虑到了”。

吕钢锋认为,产城融合发展具有深融合性,云栖小镇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教育、医疗”等功能配套,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满足创业者们关于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需求。”如餐饮方面,小镇引进了迈志豪、全家便利店、宝岛金点面包房、coast咖啡馆等;交通方面,开通了8条班车和4条公交线路,开通小镇循环巴士……

    “店小二”的贴身服务:服务为本、发展至上走进云栖小镇,记者很容易就在一个指示牌上看到了这样一行字:亲,有事有麻烦,可以找“店小二”噢!字下方附有笑脸和联络人的电话。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多次从政府官员、当地专家、出租车司机那里听到“店小二”这个词。

    “店小二”是什么?就是要呼之即来、热情服务。“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这是政府服务企业的形象比喻。政府部门平时不去打扰企业,让其更加专注于创新。需要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时,政府第一时间上门。

    记者了解到,杭州由“店小二”服务还引申出“一对一”“点对点”“零距离”“端对端”等服务词语,提供的是一站式审批、全程式代管、跟踪式联系、保姆式服务等,这成为政府精准对接服务、助力提升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个被广泛提及的例子是,为了5G车联网项目指挥中心建设,“区委书记召集了7次会议,协调解决了26项问题”。

    2013年底,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此后双方每年召开联席会议,精准对接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云栖小镇展示厅讲解员提到,为筹备2015年的云栖大会,小镇仅仅用85天时间就建好了能容两万人的大会会场,确保云栖大会成为云计算、大数据相关领域的盛大节日。2017年,从“店小二”的定位出发,杭州市与阿里重点合作推进33个战略合作项目,除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智能物流等领域外,还将对阿里旗下如云谷计算产业园、湖畔大学等尚需建设项目提供政策服务上的诸多支持。

    在浙江采访的短短几日,“最多跑一次”,是记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记者得悉,在目前强化“放管服”的大背景下,浙江全省上下都在践行这一要求,“这实际上是倒逼各级各部门从服务、政策、环境多方面优化政府供给,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周旭霞认为,这可以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者的活力和创造力。

“‘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云栖模式,集聚特色产业生态,打造特色小镇。这是我们云栖小镇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云栖小镇管委会负责人说,云栖模式是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种创新模式,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保障创业企业的顺利成长。

记者观察

    胸怀凌“云”志,奋力谋发展“五云山上五云祥,云栖坞里云栖晾,云栖竹径生天雨,天雨淅沥落云栖。”云栖小镇,这个有着古朴雅意名字的云计算产业生态栖息园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取经者。

    7月中旬的杭州,阳光猛烈,高温炙烤着大地。走进云栖小镇,记者感受到,创意与激情,把小镇的创业氛围烘得发烫。这种氛围的形成,得益于政府和企业相互叠加、相互做乘法,发挥最大作用。

    我区致力于打造八大产业园区,推动产业规模集聚,走高端发展之路,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规划,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园,打算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互联网产业链及云数据平台。

目前而言,黄金围有待深入开发,前景广阔。对标云栖小镇,结合我区实际,黄金围发展若要少走弯路,首先要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服务配套。

    黄金围所在的石门街,产业结构单一、物流站场多、货车多,存在交通拥堵等问题,这亟需有关部门针对现实情况,精准施策,从一开始就进行科学规划,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形象,腾出发展空间,连片开发,切实把资源要素集聚起来,为下一步腾笼换鸟,发展特色产业打下良好基础。更要通过环境营造、政策支持、产业集聚,为创业者搭建平台。

    黄金围应用现代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将生产、生态、生活,现代科技、创业创新、人文、教育、旅游、医疗等综合配套起来谋划,将其打造成一个有特色的“现代之城”,打造出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新创业乐土。

    未来,黄金围价值园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需有品位、有文化、有风格,要出精品,与其环境、文化、产业相协调,不能搞那些过时的厂房式设计。

    其次,要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价值园区须有龙头企业引领,汇聚更多配套企业、中小企业,推动协同创新。这与以往很多产业园区表现为各个企业“画地为牢”“老死不相往来”截然不同。

    黄金围产业园应抓住产业链的核心,学习借鉴云栖小镇在“引资引智引技”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吸引世界龙头企业和顶尖团队进驻。主动出击,引进最有价值、最为核心的企业,让其带动上下游的企业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如此,上下游的企业就可以一起进来,形成强关联集聚效应,实现生态系统内资源的强劲聚合。过程虽然辛苦,但一旦打造出完整的生态圈,创新集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变得水到渠成。

 

 

 

 

 

 

 

 

 

 

 

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的产城发展启示

“艺术+”打造永不落幕的艺术嘉年华

    杭州,一向以静若处子的西湖、气势澎湃的钱江被广为人知,如今又因一种时代特有的发展形态——特色小镇被重新认识,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

    素有文化教育重地、人文荟萃高地之称的杭州市西湖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先行一步。其辖内的艺创小镇以“艺术+”为核心,3年完成固投约50亿元、达3A级景区标准,初步形成了“永不落幕的艺术嘉年华”,成为了浙江众多特色小镇中的一抹亮色。

    对白云而言,这种高端产业+高质环境的发展形态,恰恰戳中了我们谋求前行路上面临的痛点,也将是我们实现“产业要升级、环境要改善”目标的又一借鉴。

产业升级

    每晚8点正,一场裸眼3D光影秀准会在西湖区武林广场上演,且随着特殊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等变换各种主题,众多游人、市民常常会聚集驻足观看,这里俨然已经成为杭州西湖的一处新景点。这个3D光影秀的创意与设计,就出自艺创小镇一家工作室。

    具有这样的创意与设计的企业或工作室,在艺创小镇聚集了1700多家,逐步形成“艺术+”产业高端要素集聚,成为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文创产业集聚区。

如果不说,外人一定想象不到,10年前,这里曾聚集了20多家大大小小的水泥厂,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年税收才30多万元。

不容小觑的创意经济艺创小镇内,有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以创意为主题的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更是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两大知名高校的所在。正是因为这些巨大的“磁石”,这里聚集了一大批艺术家及其工作室,以及近百家的艺术培训学校,每年的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

    这些就是艺创小镇的产业基础。如今,艺创小镇已经汇集了文创及相关企业2900多家,其中文创企业1700多家,形成了以设计服务业为主,现代传媒、信息服务、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会展、文化休闲旅游、动漫游戏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去年,艺创小镇就实现了税收2.85亿元,其培育的老鹰教育和时光坐标两家企业,还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小镇定下的未来目标,是以美育塑造为宗旨的艺术教育系统,培养创新人才。该系统以书画、民艺、音乐、影视、设计为牵引,汇聚教育资源,构造“无墙学院”。将筹建创意学院,即中国美术学院龙山校区,塑造面向未来的跨界人才,进而联合艺术学院、艺术培训机构两大教育组织,推动艺术、科技与商业融合,带动面向“创意领袖”、“专业人士”、“大众美育”三个层级的艺术教育模式,形成以文化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际化、社会化教育系统。

    另一方面,小镇还以文创智造为主导的艺术设计系统,凝聚创新能量。该系统以美术、音乐、民艺创作为基础,以文创智造为主导,集聚以中国智造大奖为核心的新锐设计资源,筹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集团汇聚设计创意人才,打造象山艺术公社,促进艺术名师创作和文化传播,构建大学生艺创中心孵化本土文创企业,全面带动产业前沿、本土品牌、创意产品三个层级的创意经济,形成“文创智造+艺术众创”的国际化产业生态。

高端人才的磁石效应去年,美籍华裔动漫师张少甫作客央视访谈栏目,畅谈他的动漫王国,分享他和杭州的故事。节目中,张少甫反复强调一句话,“杭州,它是我的IDEA PLACE(创意之城),所以,我要来这里创业。”位于艺创小镇的凤凰·创意大厦,就是张少甫落户杭州的首选。

    据介绍,小镇已有漫画大师蔡志忠、话剧导演孟京辉、综艺教父王伟忠等数十位文创领军名人落户,各类年轻设计师和创意者也慕名而来。如今,这里拥有以各种文创中高级职称人才1100多人,创新创业的国内外硕士、博士200多位,国千、省千、市521等人才7位。

    艺创小镇有关负责人认为,人才团队的聚集,与一年一度动漫节系列活动,还有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永久落户等,以国际化大型活动为引领的艺术嘉年华不无关系。“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对人才有着独特的磁石效应,能聚集全世界创意与设计的精英、大咖。而有着成熟产业链、生活圈的小镇,就为他们的留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确实,仅去年一年,艺创小镇已举办了音乐会、展览、艺术周、沙龙、讲座等文化艺术和产业类活动270余场,初步形成了“永不落幕的艺术嘉年华”。如今,世界互联网大会、G20会标、杭州城市色彩、武林广场裸眼3D光影秀、滨江沿岸墙体艺术动画、西湖音乐喷泉……这些令人惊艳的作品,都出自艺创小镇的人才团队。

    有人也这样认为,艺创小镇有一个最大的高端人才集聚特色,就是地方与高校的共建。的确如此,目前,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与浙江音乐学院,为小镇培养了大量艺术创作与文创设计的专业人才。他们都在艺创小镇中,创新、创智、创业,不断成长、发展。

环境改善

    艺创小镇,在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心,风景优美是它的特点之一。围绕象山、龙山、狮山三座山体,将通过“美育塑造”“文创智造”和“生态织造”,打造一个以“总体公园”为风貌、以“总体众创”为内核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文化江南名镇。

    再放大一些,从整个西湖区看,襟带钱塘江,坐拥西子湖,背倚西部群山,怀抱西溪湿地,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驻地、文化教育重地、风景旅游胜地、人文荟萃高地、创新创业热地、宜居生活福地。这些优越的生态、人文资源都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环境支持。

以生态织造艺术生活系统一大片深灰色水泥立窑建筑,粗糙喑哑的老墙,斑驳陆离的标语,走进艺创小镇,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不过,在时光倒流的建筑外墙中,却穿插着充满了现代气息的落地玻璃、景观电梯,在提醒着人们,时光没有倒流。这里是原杭州双流水泥厂特殊的工业建筑形态,已经焕然新生为现代创意办公展示空间。

    这无疑是西湖区对老厂区的涅槃之作。这样的现代创意办公空间,出自中国美术学院之手,而其本身和浙江音乐学院,就已是艺创小镇中两个世界知名的建筑景观与文化地标。

    到过艺创小镇的人,大多对其足球场般大小的大草坪印象深刻。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小镇在环境打造中的一个大手笔。“很多文创人才,并不喜欢高楼林立的石屎森林,更喜欢充满自然气息的空间。”目前,杭州市更是提出,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推动创意设计与旅游结合,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旭霞说,在艺创小镇,正在打造以生态织造为手段的艺术生活系统,活化创新资源。“这个系统结合场地中已有的70%的绿化覆盖率,营造绿色生活家园,形成‘以公园构造空间、以节庆串联日常’的艺术生活系统。”

艺创小镇核心区,像极了白云从村社旧厂房、旧物业升级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不同的是,杭州市做得更为极致,通过规划的优化、建筑的有机更新、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活配套的完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改造成低密度、开放式、便利化、有较多公共共享空间、适宜年轻人创业创新的空间载体。

以优越政策环境吸引金凤凰“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被杭州众多企业人和创业者津津乐道,这似乎是杭州市作为服务型政府的最好佐证。周旭霞说,优质企业、优秀人才,或许看重的正是这些软服务的水平,体现一座城市的包容与智慧。

    为何来杭州创业?张少甫说:“其实不奇怪,我在美国的时候就一直听说,杭州这个城市非常适合做动画的人创业,是个动漫之都。”杭州动漫产业和市场的蓬勃发展,加上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使张少甫意识到回国创业的好机遇已经到来。

    去年,西湖区新一轮“325”计划资助项目名单出炉,张少甫凭借其动漫影视制作及相关软件开发项目,获得10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这也是西湖区“325”计划实施5年以来,开出的最大一笔创业启动资金,“好莱坞动漫奇才”在艺创小镇的创业之路由此开启。

    西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除了建立高中端艺术设计人才引进驻留机制,杭州市还提出市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市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减半返还给当地财政。被认定为市级众创空间的,在杭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期内,每年给予补助2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在示范期内每年分别给予补助25万元和30万元。

    政府这种不遗余力的支持,让小镇建设一派生机盎然。在通往艺创小镇核心区的途中,一些低端落后的民房、商铺已经被推平,部分有创意和设计价值的建筑被保留。可以预见,再过数年,这里将会是另一番模样。其负责人介绍说,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园的象山艺术公社,就是由多栋民居改建而成的小镇客厅,将提供全天候、多形态、开放式的媒体艺术公园和创业空间。

记者观察

    文创产业重面子也要重里子拥有优越地理位置、畅通交通网络、深厚文化底蕴、优美生态环境的白云,也是培育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天然土壤。

    我区的文创产业发展浪潮,始于2010年。从最早出现的全区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单位,到最值得复制的228创意产业园,再到后来居上的COCO大院文创产业园等,雨后春笋般的创意产业园,曾一度使低端旧工业园区面貌焕然一新,为白云产业集聚升级带来新希望。

    然而,尽管遍地开花,却也良莠不齐。

    在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看来,白云文创产业零散化、碎片化,未能形成集聚优势,上下游关联产业分散,尚未形成融合互动的空间联系。“虽说其定位是文化创意园区,但一旦招商遇到瓶颈,有些就放低了门槛,个中夹杂了不少低端业态。”不愿透露姓名的街道负责人一语中的。区投资促进办负责人严明昆也坦言,我区产业高度混杂,多由村社自发形成,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白云已经明显落后江浙地区,能拿得出手的太少。

    事实上,我区拥有众多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初步集聚了影视制作业、文化娱乐业、文创会展业等产业,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已达1500多家,且全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多样,这里是理想的文创产业发展土壤。

    即将打造的华南设计之都,现状建筑物主要为连片旧工业厂房,将是白云谋划打造文创产业的一个大动作。该项目或将成为我区文创产业的创新标杆,引领全区实现文创产业的蜕变。

      对比杭州市西湖区,白云同样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在规划引领、产业引导、政策扶持等方面,我区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白云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位居全市第六位、第五位,原因之一是,在创新创业环境、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政策支撑等方面,我区仍需进一步优化。三元里街党工委书记陈玉云就直言,我区对企业扶持政策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人才+项目难觅的原因之一。“政府对企业不需要锦上添花,更应该雪中送炭,尤其对具有创新能力的起步企业,需要更多资金、政策的支持。”

    在文创领军人才集聚上,与杭州西湖相比,我区的短板同样一览无遗。目前,我区在创意与设计人才方面,严重匮乏。业内人士建议,白云大可借鉴杭州,发挥辖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钟落潭高职园区等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与地方共建,引导人才参与到白云产业发展中来。

 

 

 

 

 

 

 

 

 

 

 

 

 

 

 

 

 

 

 

 

 

 

 

 

 

 

 

 

杭州滨江区海创基地成人才聚集地

创新创业激情在这里碰撞

    

在钱塘江南岸,与六和塔遥遥相望,坐拥一线江景的杭州滨江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下简称海创基地),如大鸡蛋般的圆形现代建筑十分引人注目。一群怀揣财富梦想与创业激情的年轻人,正云集于这个孕育创新生命的摇篮,化作创业版图中的一座座地标。

    “去海创,实现创业梦!”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精英闻风而动,背着一个双肩包就可以到这里创业,当地政府负责阳光雨露,而企业就负责茁壮成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为全世界的人才项目和资本搭起了梦想之桥,时刻都在孕育科技产业的新生命?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让全世界的人才都义无反顾地来到这里创业,在这里安家?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海创基地,试图将这个“人才多多、技术棒棒”的园区建设经验一一都“搬”到白云,希望能为引领白云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提供些许借鉴。

孵化“独角兽”

从六和塔跨过钱塘江大桥,在沿江的闻涛路与六和路交界处,一座坐拥一线江景的现代风格的单体建筑——海创基地,几年来正成为高层次人才与项目集聚发展的乐土。

为何将地理位置如此优越的地方作为海创基地?答案是一流的办公环境配一流的人才。如今,从世界聚集到这里的海归人才,已通过资本对接、技术研发、占领市场,成长为高新技术行业的“独角兽”。这里,终将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杭州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和集聚地。

这里有最好的众创梦工厂对创业者而言,海创基地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我们看中的是创新创业生态和政府高效服务意识。”一名入驻企业代表直言。

直至记者在海创基地,偶遇了27岁的青年朱斌,才对上述代表的回答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今年年初,朱斌的团队入驻海创基地“5050计划加速器”,享受3年免房租的孵化待遇,并获得天使投资。朱斌是第196个站上“六和桥”投融资沙龙的路演者,在这个名为“六和桥”的咖啡馆,他向在场的创客和20多家投资机构推介了自己的项目。

    每周四下午,这个咖啡馆总是爆满。在这里,只需品一杯咖啡的时间,创客和投资人就能“相识”、“相知”甚至“相恋”。人才、技术、资本,诸多创新要素在此汇聚。据悉,截至今年7月,“六和桥”路演已成功促成融资11.8亿元,累计孵化企业170家。而这样的人才资本集聚效应,在杭州并不少见。

    杭州高新区(滨江)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创基地现已成为浙江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重要品牌和主要载体。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29万人,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100余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0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0名,集聚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100余家,已有上市企业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9家。

    “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说,杭州是创业的天堂,我们不少会员都选择在杭州工作、创业。”中国旅美科技总会副会长谢长春说道。在旅美近20年后,去年他也选择来到杭州创业。除了智资对接的便捷性,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均表示,杭州完备的政策和服务,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也是他们倾向留杭的原因。

    记者在与海创基地入驻团队接触后了解到,他们从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地方来到杭州,来到海创基地申报项目,原因之一就是想获得研发经费、入驻实验室等优惠补助,而相比国内其他城市,这样的项目申报在杭州各个产业园区的批次更多、时间也更加灵活。

    “不仅如此,杭州有我们相关的产业配套,人才团队组建也相对容易,还有孩子的教育资源也能满足。”海归博士缑泽明说,他们看重的也不仅仅是政策优惠,更重要的是这里为人才聚集的高地,“有人就能办成事儿。”

就这样,一种新的孵化模式在此生长:通过开设人才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整合人才、项目、企业、创投的优势资源,实现“预孵化——孵化——加速——产业化”四位一体的“园中园”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社区和众创“梦工厂”。

    创新创业的激情与灵感在此碰撞在海创基地北楼3层,“5050计划加速器”有13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平台,目前正排队入驻的企业有数十家。

    “5050计划加速器”的第一个项目“米趣科技”一举成名。当年被其他科技园拒绝的美国海归毛靖翔,被朋友引荐给了该孵化器的负责人马海邦。马海邦看中其领导能力和一流的学历背景、多次创业的经历,帮助毛靖翔申报了高新区“5050计划”,获得了300万元创业资金,并为其提供招聘、融资等各种专业服务。

    如今,“米趣”与梦想仅一步之遥,已推出凯撒手游系列、“聚好玩”APP等产品,并获得百万用户,员工由最初的9人增至300多人,公司市场估值达20亿元。“如今,米趣有意在南方打造电竞小镇,链接全球顶尖的电竞咖及资源集聚,下一步拟到白云区考察。”随行解说员的一句话,道出了白云区也是一块创新创业热土,成为创业者扩大创新版图的首选。

    同样发展迅猛的,还有数亮科技公司,这家专门编作行业指数的公司成为该加速器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中国·中关村电子指数等都是其编制的。试想一下,白云的三元里皮具、化妆品占据全国主要市场份额,如果建立一套行业细分指数,将大大凸显行业龙头形象,对外树立权威专业的行业形象。

“米趣和数亮,不会是孤例。我们加速器创办以来,已经孵化出了数十家估值上亿的企业。”马海邦笃定地说,创新创业的激情与灵感在这里碰撞,一个初创型企业迅速变身为一个“独角兽”级别的公司,不再是天方夜谭,“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创造空前价值的时代,我们要打造中国最好的众创空间,培育出中国的独角兽公司。”

据悉,凡是进驻加速器的企业,都享有开放的办公区域,独立的300平方米内的免租办公室,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加速器种子基金,以及50万元至500万元的政府无偿资助。

    风拂而浪起,浪起而潮涌。像“5050计划加速器”这样的孵化创业创新的苗圃,在海创基地内还有好几家,它们依靠市场的力量与创投资本挑剔的眼光,建立起创业培训体系、创投资源对接平台以及创投基金,加速创业创新项目产业化。

“创业保姆”解忧

    去年,在全国人才净流入城市TOP20榜中,杭州以8.9%高居榜首,远超“北上广”。今年一季度,这一名次继续保持,且从去年的8.9%,上升到了11.78%。

    如果把这些怀有梦想的国内外创业人才比作种子,那么,杭州滨江区已以创业保姆的姿态,为众多创业者准备好了创业所需的土壤、阳光,还有水。缺资金,滨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缺团队,专业人士帮您组建;缺经验,有创业导师团解疑释惑。此外,还有住房、就医等一大波政策为您量身定制……

    “5050计划”吸引海外精英归国创业“作为一家云计算创业公司,我们能够帮助企业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在计算和数据存储上获得50倍的提速。”才云科技凭借这样的竞争优势,获得了数千万元融资,估值达数亿元。而把才云科技带来海创基地的5位创始人,分别就职于美国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知名互联网公司。

那么,是什么将这些留美数年的精英吸引到这里来呢?“从前,国内创新集中在商业模式上,现在更看重技术上的创新。”面对大好的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虽都不是杭州本地人,但张鑫等人还是在杭州高新区(滨江)“5050计划”的政策吸引下,把公司总部设在了杭州。

    据悉,“5050计划”旨在引进在海外取得本科及以上学位(或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并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的人才。对经认定的引进人才,滨江区将提供办公场所补贴、研发创新资助、银行贷款贴息、创业发展资助等帮助。人才创办企业最高研发经费补助可达1000万元;对获得创投机构投资的企业,最高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

此外,“2016年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浙江省2016年度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申报公告”等一系列政策,均助推着海创基地成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创新的摇篮。

    不仅如此,海创基地还设立了办事服务、商务休闲、展示体验、会议培训、社区服务5个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类配套服务。其中,办事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企业认定、政策咨询、项目受理、政策兑现、人才落户等日常服务;展示体验中心集中展示和发布人才的研发成果和创业产品。海创基地还不时举办各类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海内外高校学者、国际行业专家参加。

    为了使人才在园区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海创基地还为他们优先安排公寓,给予安家补贴,开通就医、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并妥善解决居留落户问题。“不求回报,无私给予,政府是最好的天使。”采访中,张鑫有感而发,或许这正是海创基地无数创业者的心声。

    英飞特电子是海创基地的首批“客户”,也是最大的“客户”。“我们2012年下半年搬到海创基地,这个平台给了我们留创企业许多支持。”英飞特电子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时刚刚回国,对国情还是会有不熟悉的地方,海创基地从办事流程到征税流程等,从注册登记到办理三证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跟踪服务。如今,发展良好的英飞特电子已在创业板上市。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释放现实红利如果说,各色平台让梦想在这里有了安身之家,那么,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血液”——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努力,则让万千志在“颠覆中起舞”的项目,有了撬动现实的勇气和力量。

    不可否认,杭州的创新创业者是幸运的。

    “一个好团队,带着一个好想法进来,在这里就会变成一个好项目出去。”“5050计划加速器”负责人拥有十几年的园区运营经验,他表示,在杭州,政府通过引入专业机构、依靠市场力量,打造出一条由政府主导、名企运作的众创空间模式,是有效提高海归创业成功率的创新之举。

    数据显示,自2015年杭州发布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相关文件至今,全市的市级众创空间有106家,省级44家,国家级35家,累计共有185家。当地政府每年都会分别给予20万元、25万元、30万元的资金资助,专项用于房租、宽带等企业运行费用的补贴。

    此外,《关于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当好“店小二”优化人才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也无不围绕“人才”二字释放出现实红利。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海军直言:“公司对产业人才要求较高,而落户杭州的一大原因便是这里有着充足、高效的人才资源,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了保障作用。”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正在推动杭州创新创业步入新的繁华。不仅是在海创基地,在整个杭州高新区内,创新的主体都是企业,政府则走到了幕后,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坚定支持者。支持创新创业,该区绝非拔苗助长,而是落脚在企业发展的痛点上,在鼓励和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上出台专项政策,通过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就是现实写照。

    “杭州是创新创业的热土,而创新创业就是环境打造。”去年,杭州提出打造“中国创新创业之都”的构想,审视当下,伴随着“双创”步入理性,政府与社会在空间、资本、政策等要素供给端的不断发力,一批初创团队的梦想与现实,正在这座城市实现无缝接驳。

记者观察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  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现实与梦想,可以是一步之遥,也可能是咫尺天涯。在杭州“双创”供给侧的实践下,人们看到了一个个创新创业高地的崛起。可以说,创新创业者在杭州是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存在。

    我区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坦言:“我们去浙江考察感受很深的一点是,无论企业是做什么的,都让人感觉是科技企业,他们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极高;但是在白云,大多数企业一看上去就明显感觉很传统。”不经意间,这位负责人道出了杭州、白云两地产业之间的差距。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白云这只“凤凰”需要涅槃!

    将目光从杭州拉回白云,不难发现,两地产业发展的轨迹有着些许重合。

    在杭州,海创基地的前身,正是位于钱塘江畔的下沙工业园区,其从上世纪90年代的制造业工业园区,发展成为了今日的科技产业园区。而在白云,200余个村社或多或少也都分布着规模不一的工业园区,它们由草根创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迅速发展起来。

    不同的是,到了一定发展阶段后,白云还是用野蛮的方式和经验继续发展,而杭州则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全面转型,为科技产业、新兴产业腾笼换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包括海创基地在内的产业园区,还有杭州的特色小镇,都被视为多位一体的新型发展平台,是涵盖生态、产业、社区、文化、旅游等要素的复合型工程。可想而知,这种优秀案例在编制园区规划之前,均需先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园区战略策划方案,然后以策划方案为指导,编制技术性的空间规划。因此,它们的规划是一项多领域、全方面融合的综合性规划,不是简单的空间规划。

    而这,正戳中了白云长期形成“小散乱”产业格局的痛点。今年,我区提出要全面推进八大产业园区建设,正是为了破解长期以来区域发展碎片化、自发式的难题。历史上,白云的产业格局缺乏顶层设计及总体规划,致使当前产业用地零散,居住用地混杂,企业无法延伸发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小散乱”的产业现状。

    区委书记赵军明表示,当前我区提出打造八大产业园区,就是要“系统规划、一次性收储、全面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度,彻底打破“低端锁定”和“高端约束”。以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例,要按照产城融合思路,将其建设成为华南地区“人工智能+策源地”,目前正在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力争年底前完成土地收储工作,明年启动施工建设。

    类似于此,白云要抓住“把产业做高端”这样的风口,加快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核心区,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升级的同时,要改善环境,按照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标准,来完善增加配套设施,注重留白增绿,以空间品质换经济价值。接下来,招商引资就有了明确的产业定位作指引,通过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全产业链布局。

    与杭州产业园区、特色小镇重运营不同的是,近几年,白云多以建为主,园区建设完成后,运营与企业服务仍是一大短板,如何“补课”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就像海创基地“六和桥”咖啡馆负责人所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负责提供阳光雨露,如政策、配套、服务,市场及企业负责科技创新、创造价值、茁壮成长。这或许是解开这道难题的一把钥匙。

 

 

 

 

 

 

 

 

 

 

 

 

浙江诸暨城乡“变脸”记

敢叫城乡换新天 青山绿水引凤来

 

    浙江诸暨,越国故地,西施故里。对于这座江南小城的人文历史、发展历程,不管你是通过媒体,还是耳闻来获取的认知,都不如深入其中,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因为只有置身其中,你才能切身体会到其绿水青山、人文历史与创新发展的和谐统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一次踏足诸暨的记者,已深刻体会到这句诗句的涵义。尤其是在城市发展空间遭遇瓶颈、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另辟蹊径的当下,诸暨正以破釜沉舟的勇气,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宿经济、推进“三改一拆”等,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诸暨的所见所闻,都让人直呼:不枉此行。

    同样有城、有乡、有山、有水的白云,城乡发展思路已逐渐清晰。从诸暨城与乡的“变脸”中,白云或许能寻到破题的答案。

美丽乡村建设,让家园旧貌换新颜

“破烂乡野”脱胎成“公园客厅”从诸暨市区,驱车到中国香榧之乡赵家镇,只需半个多小时,眼前的景色却让人有些始料未及: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的美丽乡村,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民房,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樱桃园,还有自然舒爽的会稽山色、清澈见底的黄檀溪水,不仅让人顿时眼前一亮,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赵家镇东溪村的一条自然村——皂溪村,它依山临水,地处声名远播的香榧森林公园入口处,位置得天独厚。

    然而,赵家镇相关负责人却说,以前的皂溪村,不仅没能享受到多少赞誉和光环,反而因那些袒露在众人面前的破烂房子、污水垃圾、窄小村路,让进山的游客屡有怨声,颇为惋惜。如今的皂溪村,却几乎是一天一个模样,随着游客服务中心、亲水设施等工程的逐步建设,曾经的“破烂乡野”,已经脱胎成了“公园客厅”。

    皂溪村之所以能绝地逢生,不仅得益于诸暨市“美丽乡村景观带”理念的提出,更得益于去年投入3亿元的赵家镇皂溪改造工程的启动。

“这里属于诸暨市美丽乡村东线景观带升级版建设的重要节点,一期已于今年1月完工,二期预计将于明年2月完工。”上述负责人说。记者从改造前后的对比图上也明显看到,如今村子的入口广场、亲水平台、戏水石滩、民宅立面等,都经过了精心的园林和景观设计,但又不失原本古朴的乡村风格,留住了乡情、乡土、乡愁、乡音。

    昔日溪边洗菜、搓衣的场景重现除了景观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诸暨市3年累计投入11.5亿元开展该项治理,成效有目共睹。据悉,过去,皂溪村的生活污水直排黄檀溪,从此,溪边洗菜、搓衣的场景消失了,而经过这两年的治理,上述场景又得以重现。

    不只是皂溪村,诸暨市对农村治污的重视与决心,从几乎遍布全市每个镇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就可以看出。由于农村治污的主体是村庄和村民,因此,能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很是关键。为此,诸暨市把很多工作做在了前面。

    “我们在开展图纸设计入户调查时,把农村污水治理宣传资料分发到每家每户;在图纸设计完成后,还会召开设计方案交底会,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在进场施工后,每个村都会先做一段几十米的样板工程,并邀请网友等现场观看、提出意见。”该负责人说。这些接地气的举措,不但消除了群众的顾虑,也促进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与农村治污几乎同步的是,诸暨市还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其中,我们此行的赵家镇,仅花了约3个月的时间做准备,就建立了一个体量达160立方米的太阳能生态处理池,购买了垃圾清运车,并为每户村民都配备了垃圾桶。

    在诸暨市,每条村都会成立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是农户和保洁员,所有垃圾都分为会烂垃圾、不会烂垃圾、可卖垃圾、有害垃圾四大类。其中,会烂垃圾处理后将进入阳光堆肥房堆肥或还山还田,不会烂垃圾处理后将运至填埋场填埋,可卖垃圾由市供销社回收,而有害垃圾则需要定点投放。

    在这项工作上,诸暨与白云不同的是,其并非从城市扩散至农村,而是由农村包围城市。去年,诸暨50%的建制村已实现垃圾分类,今年要求实现100%全覆盖,并要求在50%的城市社区逐步推行。“如今,农村已经逐渐形成分类习惯,不断下降的垃圾量就足以证明。”该市相关负责人说。

各家庭院美了,乡村自然也美了在东溪村走访时,记者还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不少民宅门口都挂着一个“美丽庭院”的牌子。这是民宅达到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没有污水等标准后,才会授予的牌子。赵家镇相关负责人说,美丽庭院就是美丽乡村最小的细胞,各家庭院美了,乡村自然也美了。

    东溪人有着“两粒种子”的发展理念,一粒是东溪土地哺育成长的香榧、樱桃、茶叶的种子,这一种子落地生根、长成大树,哺育了世代居住于斯的村民;另一粒是更为重要、深植人心的环境观种子,绿水青山来自于东溪人对自然生态保护的践行。

    当前,诸暨市正全力打造东、南、西、北4条美丽乡村景观带,涵盖了几乎半个诸暨的乡村。去年,该市精心打造精品村13个,今年在建精品村13个,每个村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让家园旧貌换新颜,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完善了农村配套设施。如今,走进诸暨农村,扑鼻而来的是清新空气,跃入眼帘的是整洁村容,还有精致的景观绿化带。

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致富农村变样

    原生态民宿让农民在家创业挣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赵家镇的东溪村,曾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而今随着环境的改善,正激发出农民返乡和创业的热情,曾让人陌生的民宿,很快在这片山村落地。

    “我算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手上能自由支配的资金也多起来了。”皂溪山庄老板娘说,营业至今,其每月收入达1万元左右,“到了周末,每天接待游客近100人,节日有200多人在这里吃住。和她一样,东溪村的600多户2000多名村民也大多数都开着农家乐,做着民宿生意,客人多来自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地,每年大约有60多万人次来这里游玩。

    诸暨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可以利用山河湖海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文化,积极构建生态景观、农事景观和田园风光。“这其实是小成本大收益,游客来游玩肯定需要吃饭、住宿,还有购买农副产品。”农村经济的激活,归功于诸暨市以传统为内涵,助推村庄乡村旅游,其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山区乡镇很穷,很多老百姓捧着‘金饭碗’也不知道该怎么用,还要出去‘讨生活’。”诸暨市某镇负责人形象地打了个比喻说,如今不少镇利用闲置劳动力、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给老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里就能赚钱。

而在赵家镇相关负责人看来,尽管原生态民宿在镇里快速萌芽壮大,已有山庄50家、床位2200张、餐位4000多个,但仍属于较为低端、低效的乡村旅游模式。该镇将对区域内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山口·香溪文化旅游创意园项目将落户皂溪村,一家五星级的民宿将在这里崛起,这也是目前全市唯一真正落地的高档次民宿项目。”

    出实招打快拳做好“香榧+”文章赵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民宿供给侧改革,赵家镇还布局着全镇集采摘、加工、营销为一体的香榧产业链,拥有香榧+6000亩樱桃、1000亩蓝莓、数千亩茭白的效益农业,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沃土”。接下来,该镇将出实招、打快拳,做好“香榧+”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

    作为全国香榧的主产地,诸暨市利用和栽培香榧已有1300多年历史,拥有香榧种植面积10万亩,是全国香榧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年产量达700吨左右,占全国香榧总产量的60%以上。其中,赵家镇、东白湖镇是香榧的主产区,在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中,仅香榧一项就达7000元。如今,还发展有茶叶、樱桃等农业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美丽乡村建设要升级,农村环境治理要加强和农村财务管理要提升之外,还要在发展农村电商、打造现代农业、开发乡村旅游等方面继续努力。”诸暨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后者,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抓手,将休闲、旅游、民宿、观光农业及历史文化古村落挖掘等有机结合起来。”而最终的目的是,以农民致富为核心,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社会活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据统计,在农村经济发展等多方助力下,如今诸暨市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万元,同比增幅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

推进“三改一拆”,为城市发展腾空间

    干部党员带头签约,加速征地拆迁时至今日,诸暨市工业经济强势起航、北承南接全面启动,接下来其将以更开放、更坦荡的姿态融入杭州都市圈、义乌商贸区,这就需要腾出更多的城市发展空间。

    在诸暨市有关负责人看来,“拆”是为了更好地“建”,“破”是为了更好地“立”。从2013年起,该市掀起以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章建筑为重点的“三改一拆”工作,让城市、农村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为城与乡的转型发展、美丽发展腾出了更多空间,让“住在诸暨、工作在杭州”成为可能。  

    中心城区只有3个街道的诸暨市是如何腾空间的?与白云众多街道相似,诸暨市的3个街道,有城亦有村。其中,位于城东的浣东街,其相关负责人带着记者,来到颇负盛名的城东高湖蓄滞洪区的一角。站在一片经过平整的宽阔空地上,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是浣东街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腾出的1万多亩土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原是浣东街的一条城中村——暨东村。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湖蓄滞洪区涉及13个行政村的征地拆迁工作,其中暨东村是整村拆迁,浦东新村、浣东新村、萝山新村3个村则进行改造。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究竟是如何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的?浣东新村“两委”干部给出了其中一个答案:“我们征地拆迁实行百日行动,期间逐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耐心向他们解说改造后的美好前景,解释被征地后可以享受到的相关政策,让群众积极配合改造。”

这其中,村干部、党员带头签约起到了重要作用。浣东新村党员赵宗棋的1亩地被征收了,当时他是主动找到村“两委”,要求签订补偿协议的,“作为一名党员就得讲党性,积极配合‘三改’工作。”他带头签约后,效果立竿见影,仅半个月,该村所有被征收户都签订了青苗补偿协议。“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浦东新村、浣东新村、萝山新村等干部、党员带头签约,给群众带了好头。

城中村改造逐步实施“房票安置”而另一个加快征地拆迁速度的答案是,2014年后,诸暨市的城中村改造,不需要再建安置房,全部实施了房票安置(即发放房票,用房票去买房,可买市内商品房,不用建设安置房),成为全国的一个创举。

    其中,2016-2017年两年,该市城区共完成4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房屋征收3476户,征收面积122.3万平方米。该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项目全部实行了房票安置,共发出4770张安置房票,合计金额41亿元。”

    “改”同步进行的是“拆”。

    目前,诸暨市在城中村、农村,已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135万平方米,拆除占地面积922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81.3%,使其成为全省首批“基本无违建县(市、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诸暨市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我们的拆违,拆出了公平、拆出了转型空间,更拆出了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发展秩序。”

    至今,诸暨市“三改一拆”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城东的蝶变只是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还有老木材市场引进浙商回归项目——诸暨不夜城、投资30亿元的长城国际影视城、占地60亩的多彩科技城等等一批拆后利用项目,也都是腾出转型空间的典范。

    走访中,记者看到,在浣东街高湖蓄滞洪区的这片空地的远处,数台推土机、打桩机正如火如荼地工作着。再过数年,在这1万多亩的土地上,一座座现代化建筑将拔地而起,成为诸暨市的一个城东新中心,打造成居住、休闲和新型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区域。

或许,数年之后,曾经的过客会忘记高湖蓄滞洪区周边的村庄,曾是脏乱差的城郊结合部。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则见证它从农村到城郊、从城郊到城东新中心的蝶变。

记者观察

    “梧桐树”种好了,何愁引不来“金凤凰”?好,是《白云时事》赴浙江采访组对诸暨市环境的一致感受。诸暨是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小城市,正是这样的天然资源,孕育了蓬勃发展的旅游观光业。同样拥有优质自然资源的白云,被区委书记赵军明比喻为:一个天生丽质,却尚未化妆的女孩。

    诸暨市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宿经济、推进“三改一拆”等方式,使得城与乡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同步得到提升。白云区作为中央农办选定的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在推进农村改革、改变城乡面貌、促进区域转型发展方面,可借鉴诸暨市的诸多发展经验。

    目前,我区开展了16条市级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其中8条村获得“广州美丽乡村”称号,8条村正在实施相关创建工作,今年将继续创建8条市级美丽乡村。然而,在记者看来,尽管与诸暨市一样每条村投入1000万元,可是白云美丽乡村建设却回报甚微。

    钟落潭镇镇长胡述华这样说,之前钟落潭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走了一条歪路。“公共厕所建到了山上去,水泥路铺在了没人走的地方。”建设美丽乡村,干净、整洁是其根本,应该围绕村民的居住环境去打造。记者认为,白云可借鉴诸暨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一条路,可以带活一个村;一条景观带,可以致富一方百姓,全市一盘棋布局和规划,将众多沟通工作做在前面。

    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说,白云应该推行美丽乡村建设“1+1+N”模式,即重点推出一批理念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村,一批能体现白云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和N个有特色的培育村,使之成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示范村和精品村。同时,充分依托“一山、两河、两湖”等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面对昔日城乡结合的面貌,诸暨市力推“三改一拆”工作,改变了农村的旧面貌,也为城市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在诸暨市有关负责人看来,“拆”是为了更好地“建”,“破”是为了更好地“立”。在具体工作中,诸暨市实行的是,政策“一个口径出”,工作“一把尺衡量”,结果“一张表公示”,保障拆违、征拆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村干部、党员带头签约,形成示范带头的良好风气。

    当前的白云,是广州唯一拥有“山水田园城”的中心城区。区委将环境提升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提出将环境作为全区的品牌来打造。目前,全区上下一心打响拆违攻坚战,其目的同样在于创建“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

记者认为,诸暨发展经验对白云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于信心和激励。深入了解诸暨的蜕变之路,也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白云美好的未来。区域环境的改善非一日之功,尤其白云盘子大,基础较为薄弱,更需要全区上下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做下去。相信只要白云的城市环境改善了,“梧桐树”种好了,何愁引不来“金凤凰”?

 

 

 

杭州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蓬勃发展

从工业企业聚集地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在杭州西溪,既有湿地生态园,也有沿山十八坞,然而,就是这片浓墨重彩的秀丽景色,孕育出了生机勃发的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

    2015年7月,西溪谷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互联网金融集聚区”称号,被浙江互联网金融协会授予“浙江十大金融创新集聚区”称号。而近期让这个“国际名谷”再次上热搜的,是在今年4月份,全国首个区块链产业园区宣布落户于此。

    为何这片仅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局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产业企业,逐渐形成了金融科技“阿里系”、创新创意“浙大系”、股权投资“浙商系”“三系”协同发展的格局?从2008年发展至今,西溪谷是如何从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变成了投资高地?正以创新驱动发展、谋划八大产业园区的白云,能否从中取经,打造下一个西溪谷?记者就此一一进行了探访。

新经济实践者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创意(灵感)中心、创新中心和新经济中心。”马云这样评价杭州。而以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为代表的小镇,已成为杭州新经济实践者和领跑者。

    2500家企业集结于此创新创业东起浙大玉泉校区,西至花坞路,南至老和山麓,北至天目山路(包括天目山路北侧的古荡科技园),规划用地面积3.1平方公里,这就是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的坐标范围。

    根据杭州市的规划,西溪谷旨在打造一个集科技研发、企业孵化、楼宇总部、创意设计和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一个高科技含量十足的国际性“名谷”。

    截至今年4月底,该小镇入驻企业超过2500家,其中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250多家,逐渐形成了金融科技“阿里系”、创新创意“浙大系”、股权投资“浙商系”“三系”协同发展的格局,仅“阿里系”旗下公司就有20多家。官方数据显示,去年该小镇全年财政总收入43.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73亿元,其中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财政总收入超过35亿元。

    强大的数字背后,是互联网金融经济的蓬勃发展。

    按照规划,该小镇已形成“一核、一带、多点”的空间布局。其中,“一核”即互联网金融核心区,以古墩路东侧的浙大科技园区为主,目标是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和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等经营业态。“一带”即西溪路互联网金融产业带,目标是吸引具有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投资经验的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进驻,成为区域建设电子商务产业中心的金融服务带。

    “多点”,则是指互联网金融大厦、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古荡莲花商圈、福地创业区、山坞创投区等,以做大做强金融中介服务产业,成为区域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孵化器、业界社交的纽带和风投机构的淘宝地。

    当前,蚂蚁金服的支付宝、网商银行、蘑菇街、福地创业园、赛伯乐基金小坞等重点平台和项目均已先后入驻,并形成了全国首幢互联网金融大厦,一条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的产业链正在形成,互联网金融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平台已初显雏形。

之所以龙头企业战略布局在西溪谷,与其区域特有的资源有关。西溪谷拥有西溪湿地,背靠老和山自然资源,加上临近浙大玉泉校区,形成了既有产学研结合,又有自然人文条件集结的特色,类似美国的硅谷,有人形容这里是“把最疯狂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地方。”

    互联网金融产业在这里大干快上位于西溪路556号的杭州Z空间,目前已迎来首批3000名阿里员工,后续还将有阿里影业大军入驻。届时,整个主体大楼将有5000余名员工在此办公。这里,也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新办公大楼。

    从当年淘宝独立出来的一支小分队,到现在的蚂蚁金服集团,在蚂蚁金服的Z空间,聚集着来自全球各地的金融精英和技术精英。同时,这里也是国内不多见的对外开放的科技园区和杭州新崛起的文化地标。

    和国内大部分科技园区封闭式管理不同的是,Z空间既没有传统的围墙或栏杆,园区出入口也没有安保“重兵把守”,整个园区的外围只是以绿色植物与周围的道路等隔开。园区广场和7000多平方米的地面绿化部分,市民可自由进出、任意闲逛。在公共区域,聚集着大量的餐饮、创意咖啡等。未来,这里还将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文化创意活动。

    阿里巴巴支付宝,无疑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先锋,正是因为它的落户,让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把目光聚焦于此,赛伯乐投资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赛伯乐投资集团与西湖区合作发起设立科技金融产业母基金,并以西溪谷桃源坞为核心,设立专门的运营公司,打造“基金小坞”。对于未来,赛伯乐·中国投资的投资总监胡军透露这样一个规划:“这里将打造出一个投资基金产业链,吸引全球顶尖的投资和基金管理机构入驻,未来3到5年,‘基金小坞’的基金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西溪谷快速向上的互联网金融氛围,成为众多金融企业选择落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专注于汽车抵押借贷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拓道金服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的名字叫金融硅谷,这里有支付宝、网商银行、浙大科技园等,对我们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拓道金服合伙人、副总裁范爔云说。

    互联网金融集聚效应的凸显,也让很多实业企业看到了区域的发展潜力,目前珀莱雅总部、江南布衣、慧展科技等实体项目先后落户。

    西溪谷受到诸多商业大咖青睐,还与其特殊位置有关:处于当下最热的城西科创大走廊起点,又紧密衔接黄龙杭州传统金融区,沿线拥有浙大老校区以及浙大科技园,为其源源不断输出科技创新因子。

新经济黄金带

在西溪谷,除了阿里巴巴支付宝,还有网金社、芝麻信用等重点企业,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赛伯乐基金小坞、阿里巴巴淘员外培训基地、蘑菇街、福地创意园、钱江西溪新座X-WORK众创空间等重点平台。其中,多个众创空间以智慧创新、资本对接、商业模式为支点,同步引入投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专属的资本对接机会,加速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创新聚合力发挥惊人能量位于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钱江西座的X-work众创空间,充满了时尚年轻的气息,其依托小镇的产业大平台,引入了浙商创投、帮实投资等投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了专属的资本对接机会。

    以最早入驻的乐刻健身为例,目前该公司在该空间已拿到B轮融资。一年不到,这家专注于互联网+健身平台的公司就从最初的十来个人,发展到目前超过200人,旗下健身门店遍布全国各地,占据小而精的健身市场。“在众创空间,我们看到了各家公司的所长,在互联网信息数据分析等方面,我们都能彼此运用和合作,互利共赢。”乐刻健身有关负责人说。

    整个X-work西溪谷众创空间,面积为1700平方米,设计有开放工位、独立工位、路演区及休息区,目前已吸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创业创新等。这些初创团队及项目在这里孵化、成长,并通过资本对接发展壮大,“不少企业成长后,已经‘上楼’发展了。”该空间负责人介绍,楼上即是高端写字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这让人看到了众创空间创新聚合力的惊人能量。

    偶尔科技是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公司,也是较早进驻浙大科技园的企业。“互联网企业其实是一个很轻资产的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所有的核心都是用在人身上,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我们的人员能从10人扩展到200人的规模。”偶尔科技负责人李艳说,依托浙大这样的人才环境,公司的业务得以迅速提升。

    人才集聚的优势,在这里尽显无遗。尤其是围绕浙大科技园这一发光点,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将蕴藏在大学中的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形成区域持续、自主创新的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仅如此,该小镇未来4年内可开发用地超过400亩,后续拓展潜力巨大。可以说,这个小镇满足了创新创业团队初创及壮大阶段的最大需求——用人及用地,使之成为优秀金融集聚区。

    对于该小镇的建设,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都予以了高度关心和支持。其中,杭州西湖区委、区政府制订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扶持意见》《西湖区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发展、促进园区提升转型的若干意见》等,为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溪谷区域价值突飞猛进事实上,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只是整个西溪谷规划的一部分,但小镇产业带的兴起,也让西溪谷的区域价值突飞猛进。“未来3-5年,西溪谷的目标是吸引5000家企业进驻,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高端人才超过1万人,税收突破35亿元。”西溪谷建设指挥部相关人员介绍。

    据了解,西溪谷规划东至浙大玉泉校区,对接黄龙国际商圈,西至留下绕城西线,比邻小和山高教园区,南至老和山麓,紧邻西湖景区,北至天目山路,紧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0.38平方公里。目前,西溪谷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杭州新经济增长的一个黄金力量。

    “西溪谷的写字楼供不应求,像西溪新座写字楼就没有空置率,不少企业排队求租。”西溪谷的“新成员”还远不止于此,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钱江浙商创投中心、珀莱雅总部等多个项目3年内将陆续投入使用,阿里金融中心进入内部装饰阶段,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预计今年内入驻办公。政府部门还将引进全国性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目前已有几个达成意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三年,西溪谷将齐聚企业总部。

西溪谷建设指挥部相关人员透露,未来3年内,西溪谷将推进往西向花坞路方向的征地工作,计划完成300多亩土地的出让,其中以商业用地为主,未来的目标是实现小镇楼宇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届时,西溪谷写字楼也将陆续拔地而起。

在交通方面,西溪谷还直接与沪杭甬、杭宁、杭金衢等高速公路相通,与黄龙商务圈仅5分钟车程,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天目山路、西溪路两条景观大道贯穿其中。而西溪路作为西溪谷区域内主干道之一,目前正在“大变样”,将拓宽至40米,变身双向6车道。今后还有地铁3号线沿天目山路穿越其中,助力区域价值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在人才集聚、区域环境、空间发展及政策保障等方面都集聚了优势,相信未来将打造成互联网金融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平台。”杭州市西湖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计划将小镇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金融产业集聚区、中国品牌影响力最强的互联网金融特色小镇、杭州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的第一高地和标杆。

记者观察

从工业企业聚集地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强优势补短板聚高端打造白云的“西溪谷”看到眼前蓬勃发展的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谁会想到,在创建之初,这里曾是工业企业的聚集地。按照当时的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政策,当地政府将原来的啤酒厂等迁走,引进了网商银行、柏莱雅总部等。

    “我们并不是在空地上白手起家,而是按照整个西溪谷创新带的规划,进行产业包装与环境提升改造,进而打造这个富有科技金融创新的集聚地。”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管委会负责人的一番话,似乎为白云打造和龙科技创新带、创新谷带来了启示。

    当前,我区正通过谋划八大产业园区,破解产业低端困局,重点打造的和龙科技创新带、创新谷,以及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园,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其中,位于白云东部的太和镇和龙水库片区,将借助毗邻广州科技创新中心的区位优势,打造白云的科技创新带、创新谷,建设成为有山、有水、有风景名胜区、有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区域。

    不难看出,这与浙江打造特色小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及生态资源,以及区域辐射范围内的产业基础,规划建设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集聚区。这其中,破解原来的“低小散”产业格局,无疑是关键。

    今年年初,区委明确提出,要通过“强链条、补链条、建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把人才、资本、现代产业等高端要素集聚于白云。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所迸发出的能量,已让白云部分区域尝到了发展的甜头,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白云要集聚高端产业要素,制胜法宝之一便是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众所周知,广州的科技创新枢纽中心在天河与黄埔,包括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重要创新枢纽,均与白云相距不远。如果白云能充分挖掘毗邻广州科技创新中心的区位优势,主动接受这些区域的辐射,必能为区域科技发展吸引来更多力量。

    当前我区正在谋划的和龙科技创新谷,正是基于此而构想,并有了进一步深化。

    “有山,有水,有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真的非常好。”区投促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和龙科技创新谷可将我区优越的自然禀赋与区位优势深度结合,从这里到白云机场、天河CBD只有20分钟车程。这里亦处于广佛环线城轨的东环范围内,未来乘城轨往北到机场只要10分钟,往南到琶洲只要15分钟。穗莞深城际、14号线地铁站、广从路快速化改造等也将配套建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更将激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而规划范围3平方公里的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园,也规划了超过2000亩的可建设用地、1500亩的生态共享区,生态、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不仅将使这里成为广佛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更是白云迈入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起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齐备了区位、土地、交通等发展要素,白云打造八大产业园具备了极大发展前景。根据定位,无论是发展传统优质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大有可为。”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旭霞表示,城市及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述要素的集聚和发挥,白云接下来要在强优势补短板上发力,通过产业“包装”和策划、引导聚集高端要素,推动区域更好更快发展。

 

 

 

 

 

 

 

 

 

 

 

 

 

 

 

 

 

 

 

探访浙江五水共治经验

修复山河本色,治出转型实效

 

    曾几何时,因水而名、缘水而兴的浙江,有6500公里河道成为“垃圾河”,有5100公里河道成为“黑臭河”。浙江全省总动员,打响了一场战况空前的治水攻坚战,下定决心修复山河本色,重塑美好家园。其治水的成效已逐年显现,成绩有目共睹。

    河水清漪,湖水清澈,溪水潺潺,今日的浙江大地,再现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致。

浙江在治水上有哪些好经验和做法,能让我区学习借鉴?日前,记者走进绍兴市上虞区、诸暨市,深入治水治污现场,一探究竟。

治水治污

    做好转型文章,推动全面治水有专家说,“五水共治”就像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捏起来就是一个拳头。对污水,老百姓感观直接、深恶痛绝;治污水,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怀着重整山河的凌云壮志,怀着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浙江毅然决然打响治水攻坚战,“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

五水共治,矢志唤回条条清流流经上虞境内的曹娥江,如诗般宁静,如画般旖旎,一眼望去,澄江如练,两侧遍布着新兴产业。“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随同记者前来的上虞区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肖平对记者感叹,曾经,沿曹娥江集聚的印染、纺织、化工等企业的污水排放,使得曹娥江不堪入目,水质混浊,“连鱼都带着一股怪味”。

    与上虞区同属绍兴管辖的诸暨市,也曾是水环境污染重灾区之一,诸暨市是传统工业重镇,制造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但占大头的袜业、纺织、化工、珍珠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多耗水严重、工艺落后、排污量大。诸暨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最严重的时候,“诸暨大小河流中,劣Ⅴ类水质占44.9%,Ⅲ类及以上水质仅占26.53%”。实际上,上虞、诸暨的水污染情况,是浙江当时水环境糟糕境况的缩影,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2003年3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宣布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战略,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绿色浙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2004年开始,该省连续开展了“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2004年—2007年)、“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2008年—2010年)、“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2011年—2013年),都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头戏。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矢志唤回条条清流。2017年1月,浙江更是把剿灭劣V类水作为今年全省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背水一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水岸同治,向落后产业“开刀”“水环境污染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根子在产业。”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旭霞一语中的。浙江开展水岸同治,加速淘汰能耗大、效益低、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印染、化工、制革、造纸是影响曹娥江流域的四大重污染行业。上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虞按照“集聚提升一批、兼并重组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分类处置要求,启动化工、印染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关闭淘汰74家,兼并重组13家,淘汰落后印染产能2700万米,工业污水实现有序纳管,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曹娥江两侧设置200米禁养区。

    无独有偶,诸暨同样痛下决心向岸上落后产业“开刀”,彻底堵住污染源头。记者从诸暨市治水办获悉,2013年以来,全市共关停电镀、印染、铸铜等企业47家,全部实现企业集中入园集聚发展;重点整治的2406家涉水工业企业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此外,针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业,诸暨整治规模养殖场1945家,关停“低小散”养殖场1200家,创建5家省级美丽生态牧场。

    在治水倒逼之下,不少从事化工、建筑的上虞本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开始涉足电子竞技、网络游戏等热门产业。在曹娥江西畔,记者看到,江畔滩涂经过改造以后,建起了造型新潮的楼宇建筑群。一个集电子竞技、移动社交、电子商务等信息经济和泛娱乐新经济业态为一体的“e游小镇”在此崛起。如今,“e游小镇”成功跻身浙江省特色小镇行列。可以说,曹娥江是上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铁腕治水的一个缩影。  

在诸暨,通过治水带来的生态红利也渐渐发酵,成为了当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诸暨探索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大力推进袜艺、珍珠、环保、“智”造、香榧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美丽经济,走出了一条治水与转型的双赢之路。

上虞经验,抓住科学治水的要领2016年,曹娥江上虞段水质稳定在了Ⅱ至Ⅲ类水标准,处处可游泳。在曹娥江江畔,陈肖平对记者说,提升水质,上虞抓住了“截污纳管、清除底泥、产业整治、生态修复”四个环节,实现从污水控制、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到水体修复,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的治理。上虞出台了《河湖清淤疏浚工作实施意见》,科学编制清淤方案。对清除的河道淤泥,在科学检测的基础上,主要有四种处置方式,“返桑还田、无害化填埋、用于绿地建设或海涂围垦、由专业公司进行焚烧。”

    上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上虞区在浙江全省第一个完成全区32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在曹娥街道里睦桥村,记者看到清澈的萧绍老运河,缓缓流过村外。“过去,村里的厨房和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河道的,水黑得像墨汁一样,臭不可闻。”里睦桥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五水共治”后,村里统一截污纳管,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排入管道进行集中处理,由政府兴建的污水处理设备房就建在河边,“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上虞区道墟镇钱上村南江沿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现场,记者见到清澈的河中,生长着一处一处的狐尾藻,“狐尾藻治污,是上虞率先推行的,是增强河道生态修复的一种有效方式。”陪同记者前来的道墟镇干部介绍,经狐尾藻处理,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项指标远远低于污水入管标准,治污效果和生态修复效果都很明显。此举得到浙江省肯定,这一净化河道的“神器”迅速在浙江推开。

创新制度

    把握长效治水的“定海针”治水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诸暨、上虞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治水成果,让常态化治水真正惠及群众。

   严查严管,让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为治水治污,诸暨于2015年提出了打造全国最严环保执法县市的目标。记者获悉,诸暨始终保持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量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一律依法关停取缔、一律取消政策优补、一律实行媒体公布。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环境违法黄红黑亮牌管理制度。“对红牌企业,停办环保审批,加密监测次数;对黑牌企业,除上述惩戒外,还将企业及法人作为失去诚信的‘老污’予以公示,联合税务、银行等10余个部门共同惩戒。”诸暨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周新建说。据悉,截至目前,该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734起,行政处罚金额2775万余元,责令企业停产332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52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9人,查处力度空前。

诸暨市公安局成立治安大队食药环中队,检察院参与所有环保涉刑案件执法,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庭,纪委对涉嫌环境违法的党员干部同步进行纪律处分。全面畅通的协同机制,打通了原本部分环保案件无法查处的瓶颈。“这就破解了环保执法难题”。

    诸暨和上虞都建成了覆盖河道状况、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监控信息化平台,24小时紧盯污染源。

    上虞整合多部门执法力量,实行全区联动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零容忍,打击必重拳。仅在2016年,就查处水环境违法案件161起,刑事拘留16人次,清除非法捕捞设施5934处,拆除涉水违法建筑41000平方米。

上虞区治水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继续加以整治,对全区“无环保设施”企业进行排查、整治,对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立案查处一起,及时解决影响群众利益的环境问题。

    考核问责,调动治水治污的积极性“河长制”是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通过明确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党员干部担任“河长”,使各河流、河道的整治和管理明确到了具体的点、责任明确到了具体的人。

    据悉,诸暨出台了河长工作规程和保证金制度,做到河长职责具体化、问题处置规范化、处罚考核定量化、追责问责刚性化,构建“责任一包到底、管理一抓到底、河情一通到底”的工作体系,目前已扣除河长保证金11余万元。

    诸暨出台的《镇乡(街道)河渠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规定,如果发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三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类别出现下降或新增Ⅴ类及以上出境水质断面的,负责人将被行政问责。

    诸暨治水办介绍,2013年以来,市级层面先后对26个单位35次、75名干部实施了追责问责;各镇街下发批评通报195个,内部问责646人次。

    上虞区实行常态督查,把剿灭劣V类和V类水工作,作为乡镇街道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实施“一周一计划、一周一曝光、一周一排名、一周一考核机制”。上虞加大考核结果运用,以领导干部的治水成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记者了解到,诸暨和上虞都注重发动群众共同参与,让污染无处遁形。仅以诸暨为例,2013年以来,有128支护河志愿者队伍先后开展了护河活动,247名群众被聘请为公益河长,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主动加入到治水工作中来。

记者观察

    治水,功夫在水外浙江各地治水,首重治污。将“剿灭”二字置于“劣Ⅴ类水”之前,可见浙江治水治污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

    治水治污就需要这股“狠劲”。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治水治污,任务艰巨,待解的问题尚有不少,比如在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上仍有短板、治水工程规划相对滞后、违法偷排现象仍未根绝等。对比上虞、诸暨的治水,我区在思路和实践上都有需要更进一步的地方。学习浙江治水经验,根治源头稳定水质,就要把截污纳管、清除底泥、产业整治、生态修复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违法建筑是低小散产能的老巢,是藏污纳垢的温床,因此,要确保治水成功,尚需“拆违”襄助。

    上虞和诸暨的治水实践证明,治水,功夫在水外。水是生产之基,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上虞和诸暨两地关停并转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严控污染源,这是剿灭劣Ⅴ类水的一大法宝。两地的实践表明,淘汰了这些企业,换来的是产业集聚和升级。我区需以治本为导向加大岸上治理力度,淘汰落后产业,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治水是综合性工程,是基础性工程,与之紧密相连的是产业的升级、环境的再造、民生的改善。具体到我区,做好治水治污,是全面实施“1358”发展战略和“强二优三”产业发展路径的前提。标兵在前,我区需悉心学习先进地区的治水治污经验,各级领导干部需深刻体会“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手段”的内涵,牢牢确立抓治水就是抓发展的共识,迅速行动起来,紧紧抓住治水项目建设的机遇,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两手抓”,全面改善白云环境面貌,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把白云发展好。

    各级干部应有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切实发挥治水管水职责。浙江对治水不称职的官员,毫不留情地进行问责,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动真格。记者在同当地一些干部交流时,也深感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日前,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了《广州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环保考核结果将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我区在治水治污上要严考核、强问责,注重对考核结果运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公开资料显示,仅仅在2015年一年,浙江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513件,行政处罚4.63亿元,移送公安案件数1145件。浙江各地在治水上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以实际行动对水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零容忍”。我区也要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切实将相关制度落实好,形成持续震慑力,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治水治污是惠民生的工程,要把治污为大家、治污靠大家落到实处,实现从“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共同打赢治水攻坚战。

 

 

 

 

 

 

 

 

 

 

 

 

 

取先进地区真经 谱白云发展新篇

——浙江“取经”归来思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一阙《望海潮》,勾勒出北宋时期杭州的繁华靡丽景象。如今的杭州不仅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更是一座善抓机遇的创新之城。

    潮起钱江,奔腾不息。不仅是杭州,浙江各地都奋勇争先,在创新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河长制”到“特色小镇”,从信息经济蓬勃发展到“互联网+”风生水起,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从“五水共治”到“三改一拆”……浙江战略擘画思路清晰,改革创新大手笔迭出,不仅治出了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指数,也创出了产业升级的新局面、经济发展的大空间、制胜未来的新优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区正积极推进“产业要升级、环境要改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1358”发展战略和“强二优三”发展路径,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当此之时,取浙江之长,恰可以补我区之短,取浙江之经,正可以助力我区实现加速发展,推动各项部署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六七月份,我区组织领导干部前往浙江,先后在浙江大学举办两期领导干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组织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区直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前往绍兴上虞区、诸暨市学习考察两地构建美丽城市建设、拆违控违及“五水共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亲身领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大家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干劲。本刊编辑部在七月中下旬派出采访组赴浙江杭州、绍兴,深入考察采访,相关报道已经陆续刊发完毕,介绍了两地在特色小镇建设、治水治污、控违拆违、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并联系我区实际,提出了相关工作思路,意图为我区发展集智助力。同时,报道也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

    学习考察不是看热闹,要看其发展的“门道”,找差距、明方向、抓落实,才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也才不会老在原地打转。

    学习浙江规划引领、审时度势推动产业平台布局和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遍地开花的特色小镇,组成了浙江具有强大承载力、聚合力、竞争力的产业大平台。其特色小镇的共性主要是主导产业定位清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完善,不求“大而全”,只求“特而强”。云栖小镇在缜密规划中主打发展涉“云”产业、大唐袜艺小镇在有序引导传统产业升级中华丽蝶变、艺创小镇则是在原水泥厂旧址上打造而成……浙江或规划引领布局新兴产业,或顺势而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在特色小镇建设上的思路和做法,对我区八大产业园区建设,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我区要注重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建设发展,制定较具针对性的政策,做好配套,当好“店小二”,做好贴身服务,为企业雪中送炭,形成政府重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常态机制,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学习浙江的科技创新魄力。浙江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着力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我区一定要舍得下血本、善于算大账,加大力度,继续谋划推进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打造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通道。唯有让科技创新成为一种本能和习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我们才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学习浙江的环境建设精髓。一路走来,浙江整洁美观的城市环境、发达完善的交通体系、保护良好的历史建筑、精致秀丽的乡村风貌,都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环境是我区发展最大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我区可学习借鉴浙江在治污和拆违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抓好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民生。更要下定决心,采取超常规举措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短板,以绣花的功夫全面提升我区的软、硬环境。

    学习浙江勤奋务实、干就干好的工作精神。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从“五水共治”到拆违控违,浙江不仅有方法,更有不达目的不收兵的精神头儿。我区广大干部要有攻城拔寨的劲头,拿出敢啃硬骨头、勇拔硬钉子的狠劲,拿出持之以恒、驰而不息的韧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学习浙江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决心与魄力。浙江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说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服务型政府在技术供给、制度供给和能力供给等方面不可缺位。浙江省委、省政府近期提出的“最多跑一次”,即是为人民群众通向美好生活所作出的制度供给。真正为企业减负、为发展松绑、使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就要学习这种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改革思路和实践。

    在考察学习中,记者深深感到,浙江人视野开阔、开放进取,敢于对标国际一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有勇于争先、敢为人先的魄力,高标准落实省、市、区各项部署,推动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

当然,完全指望“一招治百病”,不切实际;纯粹的“拿来主义”,往往水土不服。精神层面的东西远比具体做法更重要,我们要善于从浙江经验中找到“关键点”,理解其改革创新思路,学习其改革的自觉性、探索的主动性,因地制宜,积极作为,精准发力,铸造我区发展新的优势。

时代滚滚向前,形势瞬息万变。我区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转型关键期,广大干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练就本事,提高执行力,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

要加强学习,以自身能力的提升,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各级干部的本领大小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改革成败的重要问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化解能力危机、纾解本领恐慌,在面对新问题时有新思路、新视野、新办法。我区广大干部要以求知为荣,以学习为乐,在学习中弘扬优良作风、提升工作能力,抓住发展机遇。

要有干事担当的毅力,一抓到底的韧劲,全力推进工作。在其位必谋其政,接到工作任务,要立即传达、马上就办。平心而论,我区各级干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空前复杂,像征地拆迁、治污、城市更新改造等工作,会牵扯到多方利益,往往吃力不讨好。但如果遇到矛盾就退缩、碰见难题就回避,还谈什么责任担当?如果畏首畏尾、无所作为,发展如何推进、改革怎能深化?“为官避事平生耻”,越是困难当前,越要挺身而出,要敢动奶酪、敢碰难题。只要是对白云长远发展和群众福祉有益的事,就应该大胆去做。

 违法建设、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浙江从2003年就部署开展治水大业,认准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十几年过去,始有今日成绩。拆违控违、治污治水是系统工程,须一茬一茬踏实干,不能指望在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区广大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

推动真经融入实践,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能朝着打造产业高端集聚、城市建设绿色环保、社会和谐共处、民生共建共享的现代新型城区的目标大步前进,走出白云特色发展的路子。

 

 

 

 

 

 

 

 

 

 

 

 

 

 

 

 

 

 

 

 

 

 

 

 

 

 

 

 

 

 

 

 

 

 

 

 

 

 

 

 

 

 

 

 

 

 

 

 

 

 

 

 

 

 

 

 

 

 

   (编辑:区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

送: 区委中心组全体成员

发: 区各级党组织

浏览次数:
点赞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