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云区出台《广州市白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目录(2018—2020)》(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未来白云区将从重点产业发展、产业平台建设、产业招商路径等各个方面,指引白云产业大步迈向升级之路。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超过10家。
研发经费支出将占GDP比重2.5%以上
在此次《规划》中,白云区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具体来看,包括壮大产业规模,在各领域和产业中,空港经济和总部经济要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临空产业发展高地。各个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效明显,都市商贸稳步增长,医疗健康产业成为该区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都市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基于此,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全面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创新能力是另一个关键的发展目标,着力点在于企业对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明显增加,掌控产业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年度专利授权项数超过8000件,新培育5家左右国家级研发平台、技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区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由此也更为强调要提升集约发展水平。除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指标要稳步提高之外,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要降低达到省下达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则需达到99.8%。
打造白云“6+10+3+3”现代产业体系
在白云区当前的产业体系中,第三产业占据较大比例,但很大一部分是质量不高的低端服务业,第二产业偏弱且“散乱污”问题突出,导致全区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因此,《规划》提出要打造一个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强调,白云区要深入实施“强二优三”产业发展路径,面向国内外高端产业,加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现代都市农业,形成白云区“6+10+3+3”现代产业体系,即6大先进制造业、10大现代服务业、3大战略新兴产业、3大都市农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白云区对物流、化妆品、汽车服务和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规划布局。白云区发改局副局长文宇表示,《规划》既强调发展IAB、NEM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提出要保留传统产业特色,放大传统产业优势,进而助推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提质增效。
制定重点产业目录理清发展脉络
《规划》的一大亮点,是附带了一份《白云区重点发展产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这是白云区第一次提出类似的产业发展目录,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发挥出《规划》的指引作用。
据介绍,《目录》和《规划》的正文是密切相关的,是针对产业规划中明确的每个重点发展产业的详细版,说明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哪些环节、具体行业,在发展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产业门槛等具体的产业工作中作指导和服务,让各镇街、部门在进行产业招商时,能够有章可循、避免鱼目混珠,挑选出优质的产业项目和企业。“如果说《规划》是在大方向上指引白云产业发展,那么《目录》就是为了理清产业发展细密的脉络。”白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目录》的制定上,白云区发改局充分分析全区产业发展状况基础,明确产业“有什么”“缺什么”“需要补什么”三个核心问题之后,确定这些重点发展的产业,主旨在于围绕产业链,在“强链、补链、建链”上下功夫。
“强链”方面,主要针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重点在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发力,进一步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力。“补链”则主要针对化妆品、低端物流等传统产业,重点在“微笑曲线”两端发力,补齐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并运用市场化手段和环节治理,倒逼“散小乱”企业转型升级。“建链”则结合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广州市服务经济发展规划、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对白云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