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下,白云区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平稳发展,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
经济增长平稳向好。初步核算,2016年,白云区生产总值1640.8亿元,同比增长7.6%,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4.07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271.02亿元,增长8.6%。
广州市十一个区中,白云区的经济总量在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番禺区之后,位居第五位,占广州市经济总量的8.4%,增速位居第七位,较去年上升了一个位次。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16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是2.2:20.3:77.5,与2015年的2.1:21.6:76.3相比,第一、三产业占比分别提升0.1个、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则下降1.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是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贡献率高达86.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广州市各区中,白云区第三产业规模位于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之后,排名第四位,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5%。
财税金融
财政税收保持平稳。2016年,全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4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6.8%(同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39.04亿元,增长5.6%;非税收入16.37亿元,增长9.7%。
分税种看,增值税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4.6%;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6.63亿元,增长4.2%;企业所得税收入4.97亿元,增长17.5%;房产税收入4.56亿元,增长8.3%;营业税收入4.12亿元,增长31.2%。
从收入部门方面看,国税部门收入15.93亿元,同比下降2.1%;地税部门收入26.06亿元,增长10.4%;财政部门收入13.42亿元,增长11.6%。
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事业倾斜。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66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用于教育事业支出26.55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1%,同比增长8.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94亿元,占全区比重达13.2%,增长41.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35亿元,占全区比重为12.6%,下降18.3%。
全年实现税收总额193.1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国税110.23亿元,增长16%;地税82.89亿元,下降8.5%。
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11.1%。
工商登记注册情况
2016年,全区工商注册登记私营企业10.51万户(含已关闭未注销),同比增长26.5%;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967.68亿元,同比增长75.9%。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5.88万户(含已关闭未注销),同比增长7.4%;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32.45亿元,增长12.7%。
二、农业
农业发展基本稳定。2016年,全区粮食总产量3.14万吨,同比下降1.5%;蔬菜产量85.83万吨,增长3.8%;水果产量0.68万吨,下降5.4%;水产品产量4.06万吨,增长2.5%;花卉(鲜切花)3257万枝,增长8%。
2016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指 标 |
计算单位 |
全年累计 |
同比增长(%) |
粮食总产量 |
吨 |
31399 |
-1.5 |
蔬菜产量 |
吨 |
858345 |
3.8 |
水果产量 |
吨 |
6804 |
-5.4 |
年末家禽存栏量 |
万只 |
653 |
10.5 |
年末家禽出栏量 |
万只 |
2924 |
-1.5 |
水产品产量 |
吨 |
40563 |
2.5 |
花卉(鲜切花) |
万枝 |
3257 |
8.0 |
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9.39亿元,同比增长1.5%。农业总产值66.48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种植业产值41.5亿元,同比增长1.8%;渔业产值3.6亿元,增长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99亿元,下降2.4%。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稳健增长。201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295.59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0.58亿元,总量在广州市各区中排第七位,同比增长4.3%。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企业产值697.85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产值555.95亿元,增长7%,占全区65.4%。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7.6%,集体企业产值增长3.8%,外商和港澳台资企业产值增长0.8%,股份合作企业产值下降2.7%,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5.2%,其他企业产值下降6.5%。
分行业看,五大主要行业实现产值499.7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2.2%、0.5%、16.2%和15.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6.7%。
工业集聚效应显著。民科园“一核四园”实现快速增长,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0.48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区水平7个百分点。其中,核心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48亿元,增长7.2%;白云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4.2亿元,增长3.4%;居家用品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58亿元,增长15.4%;神山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15亿元,增长12.3%;白云电气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3.07亿元,增长13.8%。
白云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表:
2016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
计算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长% |
电力电容器 |
千乏 |
94103679 |
4.0 |
绝缘制品 |
吨 |
233095 |
14.9 |
家具 |
万件 |
324 |
8.7 |
铝材 |
吨 |
203141 |
3.0 |
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 |
台 |
3715 |
-5.3 |
气体压缩机 |
万台 |
1249 |
4.3 |
软饮料 |
吨 |
318240 |
-29.8 |
中成药 |
吨 |
17766 |
1.8 |
高压开关板 |
面 |
19995 |
5.7 |
低压开关板 |
面 |
38837 |
26.6 |
灯具及照明装置 |
万套 |
11703 |
41.6 |
能源消耗
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69.62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品工业消费量32.9万吨,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33.8%;电力工业消费量15.15亿度,占26.8%。
建筑业
资质以上建筑业发展稳步加快。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85亿元,同比增长18%,较上年加快16.8个百分点。其中,安装工程增长快速,完成产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41.7%。
四、交通和旅游
交通运输
2016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20.95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5.6%,同比增长8.4%,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长稳中有进。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977.66万人次,同比增长8.3%;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15.26万吨,增长7.5%。年末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为1519.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5.56公里,一级公路117.17公里,二级公路199.48公里,三级公路219.91公里,四级公路554.05公里,等外公路253.47公里。
旅游事业
2016年,白云山风景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2016年郑仙诞旅游文化节活动、云台花园迎新春紫罗兰大型主题花展活动、云台花园“丝路之旅大型灯饰花卉嘉年华”活动、鸣春谷“云山狮路、新春祈福”活动、鸣春谷五一音乐嘉年华活动、第四届白云山蝴蝶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推出了“岭南名医大讲堂”系列讲座,积极加强景区“南粤云山”公众微信号建设管理,进一步丰富了节日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登山。2016年进园游客1969.1万人次,门票收入5899.14万元。
帽峰山森林公园全年共接待游客44.1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511.86万元。
五、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
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区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3.06亿元,同比增长6.6%,较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8.57亿元,增长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3.6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0.31亿元,同比增长10.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3.37亿元,增长8.2%。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730.89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567.28亿元,增长15.4%;零售业销售额1163.61亿元,增长9.1%。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商品销售额居前三位的商品依次是:汽车类707.48亿元,增长6.2%;金属材料类278.98亿元,增长64.7%;石油及制品类213.25亿元,增长1.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2016年,全区商品进出口总值66.4亿美元,同比下降25.3%。其中,出口总值43.64亿美元,下降6.5%;进口总值22.76亿美元,下降46.1%。
利用外资
全年利用外资签订项目96个,实际利用外资0.14亿美元,批准利用外资-1.64亿美元。(因项目地块开发的需要,大项目由外资转内资,直接导致我区批准利用外资出现负数。)
七、服务业
服务业实现平稳增长。2016年,全区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8.7亿元,同比增长12.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95.12亿元,增长9.5%。
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量650个,全年营业收入1294.87亿元。其中,航空运输业营业收入887.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的68.5%;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44.24亿元,占11.1%;道路运输业76.29亿元,占5.9%。
八、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2016年,按法人单位所在地统计,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9.57亿元,同比增长9%,较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势迅猛,国有投资145.71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9.8%,同比增长80.7%;民间投资126.64亿元,占25.9%,下降30.4%;港澳台投资20.92亿元,占4.3%,下降1.4%;外商投资12.22亿元,占2.5%,下降17.6%。
从投资构成看,航空企业飞机购置和租赁投资161.8亿元,同比增长10.5%;基础设施投资129.8亿元,增长1.3倍;社会民生投资15.56亿元,下降34.5%;产业建设投资182.41亿元,下降18.1%。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05.52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年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434.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房地产房屋竣工面积42.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
九、人口状况、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状况
201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44.19万人,同比增长1.6%。其中,城镇人口197.1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80.73%。全区户籍人口94.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95万人。按性别分,全区共有男性人口47.11万人,女性人口47.25万人。
人民生活
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23元,同比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9元,增长10.4%。
社会保障
2016年,全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09.12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分别有469.68万人次、479.69万人次、455.01万人次、424.8万人次和530.01万人次,五大险种征缴金额共计57.11亿元。城乡低保标准线和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3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76人,低保标准均为每人每年10080元。
十、就业和生产安全
社会就业
2016年,全区失业人员登记总人数20992人,实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15070人,其中,“4050”人员7972人,期末尚有登记失业人员5261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1.79%。
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人数6025人,转移就业人数4112人,转移就业率68.25%。
生产安全
2016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95起,死亡165人,受伤342人,直接经济损失1234.8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7.5%,死亡人数下降7.3%,受伤人数下降37.8%,直接经济损失上升40.2%。其中,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共发生5起,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全年共发生区域道路交通事故368起,死亡145人,受伤339人,直接经济损失179.5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30.3%,死亡人数下降14.2%,受伤人数下降36.5%,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006人,同比下降13.3%。
十一、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
教育事业
2016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69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181所,幼儿园311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9所。全区在校学生31.28万人;毕业生7.98万人;年末全区教职工2.7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1万人。
科学技术
2016年,全区科学技术财政支出3.28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专利申请量9129件,同比增长48.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25件,增长40.1%;专利授权量5458件,同比增长12.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87件,增长11.8%。新增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高新技术企业255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科研项目共计11项,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科研项目6项。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行动的打击力度,全年查获假冒专利线索16条,自主立案16件,全部办结;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3件,已结案24件;参与第119、120届广交会驻会执法,处理展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76起,结案率达到100%。
智慧白云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共有57条城中村进行光纤改造,同时推进城中村手机无线信号覆盖和既有小区光纤改造;全区150个无线热点免费为公众提供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区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区直单位、镇街、村居(全区42个区直机关大院外单位、22个镇街、83个区二级单位,368个村居,共约515个接入点);“五个一”公共服务平台、“广州白云政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运行高效。智慧教育建设、智慧医疗服务建设、文化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国土规划业务的大数据平台应用良好;智能电子门禁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的提升。
十二、文化、体育和医疗建设
文化事业
2016年末,全区共有区级文化馆1间;街镇文化站22个。拥有文化广场387个。全年区内组织各类文艺活动805场次;送书下乡2.63万册;送电影下乡达到1555场次,比上年增加了39场次。全区拥有图书馆23间,比上年增加2间,总藏书量达到46.49万册,比上年增加1.06万册;街镇图书室368个,总藏书量为88.1万册。
体育事业
2016年,全区共建设健身路径192条、足球场4个、水泥篮球场42片、下拨乒乓球台251张。全区体育设施覆盖率高达100%。
全年组织参加市级体育活动16次、区组织体育活动30次、各街镇组织体育活动103项(次)。
在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中,我区800多人参加22个比赛项目,获得体育竞技组奖牌127枚,金牌37枚,银牌44枚,铜牌46枚。由白云区输送的射击运动员张富升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男子25米手枪速射第四名,他是广州市射击运动管理中心22年以来第一个入选奥运会的射击苗子。
全区体育彩票年销售额7.52亿元,其中电脑型彩票销售总额为6.56亿元,即开型彩票销售总额为0.96亿元。
医疗建设
2016年末,全区卫生医疗机构551个,医疗病床位数15686张,工作人员22083人。其中,执业医师6022人,执业助理医师499人,注册护士8090人,药剂人员1073人,检验人员828人。全年门诊诊疗1732.85万人次,入院人数36.03万人。
十三、环保、环卫工作和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
2016年,白云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13天,达标比例85.5%,其中环境空气质量属优124天、良189天、轻度污染48天、中度污染4天、重度污染1天,未出现严重污染。超标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1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58微克/立方米、36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4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5毫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和细颗粒物未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一氧化碳和臭氧百分位数浓度均达标。降尘量年平均值为3.1吨/平方千米?30d,达到广州地区暂行标准;硫酸盐化速率年平均值为0.129毫克SO3/100平方厘米?碱片?日,达到国家暂行标准。
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7.5分贝,达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5分贝。
环卫工作
2016年末,全区共有市容环卫专用车辆903台,比上年末增加90台;环卫从业人数8000人。全年道路清扫保洁面积2592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1016公里。生活垃圾清运量152.4万吨,均实施无害化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量0.4万吨,粪便处理率达100%。全区共有水冲式公厕509座,水冲公厕率为100%。
城市建设
2016年,新建白云三线等8条市政道路,完成106国道等6项市政化改造,空港大道二期、白云五线等一批骨干道路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城区主干路网日趋完善。地铁14号线、北三环高速主线等项目完成交地任务,东北货车外绕线等10宗项目完成年度征拆任务。北部水厂的征地任务完成80%,北部山区行政村供水改造正在推进。新建电力管廊17.6公里,建成投产主电网项目5项和配电网项目790项。完成33条城中村、22个小区光纤改造,完成北部四镇城区重点区域燃气管道建设。推进10座垃圾压缩站建设,碳汇造林3451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14公里、587亩,城区面貌明显改观。
注:
1、本公报所列2016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白云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限额以上批零住餐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以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计范围包括:在辖区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及个体经营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建设(购置)项目。
5、规模以上服务业的统计范围包括两类:(1)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2)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